查看原文
其他

【热点】法国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新加坡却恰恰相反,你怎么看?

祖庆综合自网络 祖庆说 2021-10-25



【此帖部分文字和图片综合自“欧时大参(id:oushi1983)"、”当代教育家(ddjjy1)“等微信公号。特此说明!相关编辑若看到此贴,请联系我们。谢谢!】




                       1

学、初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学校(课堂)?我想,大部分中国家长和老师,观点会惊人地一致。那就是——


绝!对!不!可!以!


当下,不少老师和家长,已经视手机为洪水猛兽。网上也常有校方没收学生手机,统一用榔头砸毁的报道(例子太多,恕不一一枚举)。


我相信,有不少初中学生家长,也曾经收到过老师的电话,“投诉”其孩子在学校偷偷用手机。


其实,不只是中国老师和家长害怕手机,不久前,法国教育部长布朗盖(Jean-Michel Blanquer)在多家电视台宣布,为维护学校秩序以及国民健康,新学年起将禁止小学生、初中生带手机进校园。



      (图片来自“欧时大参”)

             

另,据悉,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下设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指出,使用无线电话导致胶质瘤(恶性脑瘤)的风险增加。


            

法国教育部长布朗盖(Jean-Michel Blanquer)——图片来自”欧时大参”。


不少人认为,过早使用手机,不但严重影响课堂秩序,大大降低听课效率。更为严重的是,不少青少年,完成作业后,大部分时间,拿着智能手机在刷屏。时间是个常数,捧手机的时间多了,娱乐和休息时间势必减少。这一代青少年,将大把宝贵的时间消耗在智能手机上,他们,玩着电子游戏,却失去真正游戏能力。



再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当下,貌似无所不能的搜索引擎,各种便捷的电子读物,琳琅满目的新鲜资讯,让纸质阅读逐渐远离人类。而且,即便是手机阅读,也会不断被各种链接和弹窗广告打断。有人戏称,读完一本书,不再是能力问题,而是意志品质的问题。



人类失去对自我注意力的控制”,这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很多人都认为,禁手机令的颁发,将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国民综合素养的提升。


                        2


法国以教育部的名义颁发禁手机令相反。在新加坡,政府和学校是提倡小学生、初中生( 高中和大学生更不用说了) 带手机进校园甚至课堂的。


2017年11月—2018年2月,我们在新加坡访学期间, 不止一个教授、 讲师提到这一点。


当问及为什么允许学生带手机进入课堂时, 聂尤彦博士、陈文莉副教授都不约而同先后指出: 当下的学习方式, 已经和几十年前截然不同, 学生的很多资讯, 都是通过网络获取的。 网络学习, 已经成为了人们学习的新常态。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是不断开发人的潜能,让人更好地社会化, 进而适应这个社会。 禁手机, 其实是教育者不自信的表现,是违背人自身发展规律的。两位老师都指出,智能手机(或称网络科技资讯)运用得好,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非常幸运的是,2018年1月17日,我 应新加坡德明政府中学的邀请, 有机会给新加坡高中学生上了一节写作课。 在这节课上, 我深度观察了学生借助智能手机和网络技术,参与写作的全过程。


这是一节漫画写作课。



我先出示这样一幅漫画, 让学生观察, 让他们用140个字, 简单概括漫画的内容。学生较好地完成了这项任务。



之后, 我让学生展开联想:由这幅图 你想到了哪些类似” 文明只差一步“ 的现象? 这些现象给自己和周围人产生了哪些影响?


这个微写作的环节, 我让孩子们掏出手机, 把自己的想法输入网络学习社群——这个学习社群, 是教师事先建立的。 学生在社群里, 可以用昵称或真名发言( 教师知道每个ID对应的是谁) 且, 每个人的发言, 都是公开的,学生之间, 还可以相互点赞。



借助网络技术写作, 相较传统的纸笔写作, 有本质的区别。 孩子们可以边打字边关注别人写些什么, 也可以先自己表达,再关注别人的表达,之后, 进行自我修改。 这种即时互动的开放式表达, 似乎很受学生欢迎。


我多次走近孩子们, 发现他们都在凝神思索、运指如飞。 我悄悄问一个孩子, 打字速度快,还是写字快? 孩子告诉我, 应该打字比写字更快。



果不其然, 大概五分钟后, 不少同学已经用手指码出了150字( 甚至更多)语意通顺连贯的话, 不少, 甚至文采斐然。



有些打字快的同学, 开始浏览别人的发言, 偶尔点个赞,或与邻座耳语几句。


等大部分学生“手指操”完毕, 我示意他们将手机放回抽屉, 关注屏幕上点赞较多的表达, 边阅读、边分享、边点评。我 请两位同学协助, 在白板上形成了思维导图。 最后, 借助导图, 对漫画写作选材的新颖性和表达的深刻性进行梳理与小结。



我在国内五年级也上过这节课, 相比新加坡的这节课, 我发现, 在交互表达和思维训练上, 借助智能手机写作与传统的纸笔写作相比, 有着独特的优势。 这样的写作, 更接近于常态下的真实交流, 师生、 生生互动, 更为即时、 高效。


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 适度运用智能手机, 确实有助于学生提取与加工信息能力的提高,也确实能提升课堂效率。


其实,不少国家, 已经将信息素养, 作为二十一世纪人的核心素养( 新加坡叫“关键能力”)。


我们再来看看一些发达国家的母语课程标准——


 利用媒体获取信息、增进理解,将媒体作为个人回应和表现的方式,利用媒体做批判性分析和评价。——美国各州英语艺术课程标准  


广泛阅读(视读)不同媒介的文本,包括小说、诗歌、剧本、实用文、海报、图表、电影。电视以及与信息和交流技巧有关的各种文本。——澳大利亚母语课程要求


"利用媒体获取信息"、“阅读不同媒介文本” 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关键能力( 或核心素养), 这种关键能力,如果不在互联网环境中去培养, 无异于纸上谈兵、缘木求鱼。


因此, 像新加坡那样, 没有对学生实施禁手机, 而是因势利导, 为我所用,应该是一种较为前卫的做法。


                                      3


们再看看国内有关人士、学校对这一问题的回应和做法。


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说:“我们不能让学生在校园里始终处在一个被管理的地位,这样永远生长不出自我管理的能力。只有放手,才能培养他们的自主、自律意识。”北京十一学校一直鼓励学生使用手机,因为学生面对的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智能化的数字世界,而手机又是其中最重要的媒介。“如果我们禁止学生在学校里带手机和使用手机,那么我们就会断送掉他们的明天。”李希贵说,“对于一些错误使用手机的学生,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待,把它当作一个教育的机会。对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更不能把它放大。”


李希贵这样认为,所以,在他的十一学校,学生是被允许带手机进校园乃至课堂的。


上海嘉定实验小学自带设备的探索已经有 3 个年头——


第一年,一年级只有 2 个班级的人数愿意加入。第二年的一年级就有了 4个班级,第三年的一年级上升到 5 个班级。学生以亲身的学习经历向家长讲述平常如何使用数字化设备进行学习,如何丰富地运用各种各样的移动应用程序随时随地开展学习探究。


深圳市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也采用了自带设备的模式。


这所新成立的学校,目前只有一年级和二年级,12 班全部采用自带设备的模式开展数字化学习探究。也正因为有了自带设备营造的良好数字化环境,该校将技术作为学校发展的底层支撑 , 让数字技术始终贯穿于课程重构、课堂变革以及师生教与学的全过程。


关于学生是否可以自带智能手机,杨晓哲先生在《应当鼓励学生自带智能手机进校园》(第三部分相关信息来源于“当代教育家”微信公众号,特此致谢!)一文中,有这样的独到见解——


“对于那些一出生就已经接触互联网的人来说,他们就是互联网的原住民。而大多数人则是互联网的移民。移民很难理解原住民对于互联网的认识和情感。移民总是想讨论清楚到底该不该去使用互联网,使用到什么程度合适,如何有效、适度使用互联网。而原住民的情感则大不相同,他们明明已经在使用互联网却不觉得正在使用,往往认为虚拟空间和实体空间带来的感受没有太多区别,不存在要不要使用互联网的问题,而是虚拟和实体已然混合成一个全新的世界。"


我非常认同杨先生的观点。当下,大部分人与人的交往模式,已经是网络虚拟与现实交往同步并存,而我们的教学,却有意屏蔽虚拟交往。这,是极为不妥的。


杨晓哲在文中,提出如何应对“自带设备”的有五条值得借鉴的建议:


1. 不是要求所有老师,所有学生自带设备,而是允许与自愿。

2. 与学生明确“自带设备”的规则,或签订协议。(例如:上课需要将手机调整到静音模式;上课的时候不可以使用设备进行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等。)

3. 学生、家长、教师在如何使用设备进行学习和教学上开展小规模讨论,有助于达成共识。

4.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使用设备进行学习,并利用丰富的应用程序开展学习活动。举办学生之间的分享会,让学生相互分享利用智能设备的经验。

5. 教师尝试或积极使用各种平台或应用程序进行教学组织和教学反馈等。注重引导学生的碎片化学习以及给予学生更多的个性化关注。不能绝对地说教育信息化从“自带设备”开始,但是“自带设备”的确是一个难以忽视的起点。


                                     4


能手机,是数字时代的产物,它与人类的关系无比密切。有人说,当今时代,手机已经是人体器官的一部分。不少90后、00后,从认识世界开始,就似乎一刻都无法离开手机了——他们,已然成为”网络原住民“。但是,我们奇怪地看到,以培养社会人为宗旨的教育,却视手机为洪水猛兽。这,就好比外来移民强制原住民不得说自己的母语一样荒唐和诡异。这种自我矛盾的强盗逻辑,不能不说是人类的悖论或笑话。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成长中的青少年确实缺乏自控能力,加上网络环境监控不力,各种不良信息纷至沓来,如果放开允许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确会存在很多现实问题(诸如:如何应对青少年注意力的分散,如何应对网络不良信息的侵扰,如何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如何提高教师讲课效率等等),对青少年的成长,确实极为不利。


因此,一系列现实问题,摆到了每个教育人和家长面前,且迫在眉睫——


人类,究竟该如何面对自己制造并须臾难离的高科技产品?

网络环境如何进一步改善优化进而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智能手机,在校园该全面禁止,部分开放,还是全面开放?

教学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应时而变而不是逆流而上刻舟求剑?


……


一切的一切,都值得社会各界与教育人士深长思之、睿智应对。


(图为笔者于2018年1月17日 在新加坡德明政府中学上课的场景)




这个话题,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各位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要您的发言是真诚的,且有理有据, 本公号后台将会精选您的留言。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